作者: 武霈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4-09 10:06
□記者 武霈
四月的菏澤,和風煦暖,牡丹次第吐芳,盡顯雍容之態。
4月8日,以“讓世界愛上菏澤牡丹”為主題的2025世界牡丹大會 第34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帷幕。盛裝裝點的菏澤,以花為媒、以節會友,熱忱迎接四海賓朋。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、行業精英、知名人士相聚菏澤會盟臺,暢敘牡丹情。
千年積淀,綻放時代新韻。活動伊始,開場節目《戲韻?高調風》和《曹州武韻》驚艷亮相,古風雅韻的弦索樂與英姿勃發的武術舞蹈《曹州武韻》交織融合,深度演繹了菏澤厚重的戲曲和武術底蘊,為觀眾帶來一場“視聽盛宴”,讓到會賓朋真切觸摸到菏澤的文化脈搏。
菏澤牡丹歷史悠久,栽培始于隋、興于唐宋,至明清時菏澤已成為中國牡丹的栽培中心,素有“曹州牡丹甲天下”之譽。目前,菏澤觀賞牡丹擁有9大色系、10大花型、1308個品種,培育新品種數量占國內總量的80%,對全國牡丹種植苗木的支持率達85%以上,苗木出口率占全國的90%,是世界上面積最大、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基地、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。
“牡丹已不再是單純的花卉,它是菏澤的名片,是一種文化,是一種態度,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”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、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表示。如其所言,牡丹情結已深深地融入菏澤人民的血液之中。老一輩牡丹農技師擇一事、終一生,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育種培植工作;新一代牡丹工作者傳承創新牡丹事業,牡丹產品層出不窮,產業鏈條不斷延伸。
自1992年4月成功舉辦首屆菏澤國際牡丹花會以來,菏澤牡丹節會已走過三十余載。“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節不同”,三十三載芳菲背后,菏澤以一次次守正創新的舉措,不斷賦予牡丹節會新的內涵。如今,在菏澤,牡丹名園星羅棋布、牡丹元素隨處可見。每年花開之時,綻放的牡丹連阡接陌、艷若蒸霞。曹州牡丹園、百花園等十大觀賞園內,400余歲的“玉翠荷花”牡丹花王與“太空牡丹”交相輝映,訴說著傳統與創新的交融。
正如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、廳長喻劍南在今年菏澤牡丹節會開幕致辭中所說:“菏澤牡丹不僅是‘詩與遠方’,更已成為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。”
好花應與天下人共賞,好品應與天下人共享。來菏澤賞牡丹,不僅要看牡丹綻放流光溢彩、看牡丹文化革故鼎新,更要看牡丹產業推陳出新、看魯西崛起中的活力菏澤。
花可賞、根入藥、籽榨油、蕊制茶、瓣提露……如今,這朵千年名花正以“產業之冠”的嶄新姿態,在鄉村振興與消費升級的浪潮中煥發出勃勃生機:從傳統觀賞價值,到現代全產業鏈開發,牡丹經濟正奏響“以花興業、以鏈增值”的產業升級樂章,催生出涵蓋食品、美妝、文創、文旅的產業集群。
“科學研究表明,牡丹籽油中含有超過40%的α-亞麻酸,相較于常見食用油,具有多重營養優勢。”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、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何東平,在主旨演講環節以《牡丹及牡丹籽油的營養價值與產業發展》為題,就產業挖潛開發給出了自己的見解。牡丹之美,美在國色天香、美在產業富民、美在開放交流、美在充滿活力。
牡丹渾身都是寶,以前只用于觀賞,附加值低。如今菏澤通過科技創新,不僅讓牡丹入食,解鎖舌尖上的“國色天香”,更開發出牡丹籽油、牡丹茶、牡丹日化品等百余種產品,其中牡丹籽油被譽為“血液營養素”“植物腦黃金”。截至目前,菏澤各類牡丹生產、加工、出口企業有120余家,開發出牡丹籽油、牡丹茶、牡丹日化品和牡丹醫藥類產品260余種,遠銷美國、法國、德國和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,牡丹產業年總產值已突破100億元。
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。菏澤立足牡丹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穩種植、深加工、塑品牌,推動牡丹產業從單純觀賞向“接二連三”融合發展轉變,形成了從種植觀賞,到食品、保健品、化妝品加工,再到工筆畫、魯錦、刺繡等文創藝術的全產業鏈條,讓這朵“富貴之花”升級為“產業之花”,實現了從“一朵花”到全產業鏈的精彩“綻放”。
地因花而名,花因地而榮。時下,嬌艷怒放的菏澤牡丹正以最美的姿態迎接八方游客,以牡丹聞名的菏澤也正值青春綻放的花樣年華。未來,菏澤將繼續深挖牡丹文化內涵,拓展“牡丹+”產業鏈,讓這朵“盛世之花”在齊魯大地上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。